其進銳者,其退速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於不可已而已者,無所不已。
於所厚者薄,無所不薄也。
其進銳者,其退速”
【譯文】
孟子說:“對於不應該停止的卻停止了
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停止
對於應該厚待的卻薄待了
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薄待
前進太猛的人,後退也會快。”
【讀解】
這裡一共說了三種情況
不過,前兩種情況的性質是一樣的
用孔子的術語來說,都是“不及”的問題
做得不夠,因為不該停止的卻停止了
不該薄待的卻薄待了
沒有前進,沒有厚待,都是做得不夠
所以是“不及”
後一種則是說的“太過”的問題
前進太猛,做得過了頭
其結果是退起來也會快得很,結果還是達不到目的
這就應了孔子的話:“欲速則不達。”(《論語~子路》)
或者叫做一“過猶不及。”(《論語~先進》)
可見,孟子在這裡依然是師承孔子的意思
分別說到“不及”與“過”的弊病。
在我們一般的眼光看來
“不及”是消極
“過”是積極
消極的弊病不言而喻
可積極的弊病在哪裡呢?
從主觀方面來說
“進銳者,用心太過,其氣易衰,故退速。”
(朱喜《孟子集注》)
好比馬拉松長跑
你一開始就以百米賽的速度衝刺
其結果必然是很快敗下陣來
從客現方面來說,例證也有不少
《後漢書?李因傳》說:
‘先帝寵遇閻氏,位號太疾,故其受禍.曾不旋時。”
閻氏受皇帝寵愛,升官太快,成了“火箭式”的幹部
因此遭人嫉恨,迅速遭禍
俗話說,槍打出頭鳥
官場險惡,尤其如此
所以,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從客觀方面來說
都是“其進銳者,其退速”
或者,還是用孔子的經典性表述:
‘欲速則不達”,“過猶不及。”
只有中庸之道,做得恰到好處
無過無不及才是正確的
才能從容不迫地順利地達到目的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