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型一:血液循環不良型
在生理期前會覺得肚子脹脹的,下腹部突出,一到生理期就會便秘。
經血顏色為暗沉的紅色,感覺黏稠,有時會有像豬肝色般血塊流出。
經血量多,第一天比較少,但是第二與第三天起突然變多。
生理期會達七天以上。
因為血液循環不佳,所以經痛時會痛到無法忍受,有時痛得無法起床走路,
只能完全依賴止痛藥。
如果每次都這樣的話,有罹患了子宮內膜症或是子宮肌肉腫瘤的可能。
*改善小秘方
血液循環不佳的人要多活動身體,要是工作累了,
就伸展一下身體或是來回走動一下。
要小心別受寒,不要吃冰冷食物,多吃溫性的食物。
最好不要使用衛生棉條,這樣只會讓血液循環更差,使用衛生棉最好,
而且要勤換衛生綿。
最好多吃黑色、紅色、紫色食物。
生菜是冷的,蔬菜最好都是加熱處理。
避免長時間坐著,要多走路,讓骨盤的血液循環好些。
可以喝些薑黃茶,或是中藥的玫瑰花、紅花、山楂子。
◎型二:怕冷型
一到生理期,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覺,經痛嚴重, 一受寒會更嚴重,
但是保暖會覺得舒服一點。
生理期通常都遲來,經期常會持續七天以上,經血顏色是暗黑色的紅色,
回夾雜像豬肝色般的血塊流出。
特別怕冷,併發虛弱型症狀的機率很高。
*改善小秘方
要做好保暖的功夫,尤其是下半身,可以穿厚內衣或厚襪。
至於腰部以下,不要穿裙子,改穿長褲,因為要是下半身受涼,
經痛會更嚴重。
建議吃辣椒或紅蔥類溫性食物。生理期間若是覺得冷,
可以試拋棄式暖包,分別敷在肚臍下方、臀部分割線上方或腳底。
平常可以盆浴或泡腳來驅寒氣。建議可喝薑母茶與肉桂茶,
或是中藥的乾薑與肉桂。
◎型三:壓力過剩型
一到生理期前就會出現精神不安定現象,情緒變得很焦慮不安,容易發脾氣。
貪食與厭食兩種現象不停地重複著,老是放屁或打嗝,會亂長痘痘,
不是便祕就是拉肚子。
每個月的經痛症狀不同,會隨當時的身體狀況改變,在經期前會腹脹或腹痛,
但是月經一來這些症狀會消失。
經血是一般的紅色,是正常的四到五天。
有時會提早,有時遲來。
*改善小秘方
平常就要學習控制情緒,可以利用芳香療法來放鬆及運用呼吸法來鎮靜精神。
日常生活作息要正常,生理期可聽聽音樂或喝喝藥草茶來安撫情緒。
多吃橘子或喝茶,平常房裡可以放些綠色植物,佈置一個舒適的環境。
起床後可以做些簡單的伸展操,如果有時間可以去散散步,在公園中伸大口呼吸。
建議喝茉莉花茶與薄荷茶,中藥可試薄荷與陳皮。
◎型四:貧血型
容易頭暈,一站起來就眼冒金星,皮膚摸起來粗粗乾乾的
,精神不集中,老是健忘。
生理痛雖然沒有痛到受不了的情況,但會覺得腹部不舒服,
還會腰酸背痛以及併發各種不適的症狀,而這這症狀可能會持續很久。
經血顏色是粉紅色或淺紅色,經血像水一樣很稀,經期很短,約三到四天,
或是以前是五到七天,但是期間越來越短。
月經遲來的情況很嚴重,經常會拖到四十天以上。
生理期快結束的那幾天會特別疲勞無力,即使生理期已經結束了
, 還是覺得全身無力。
*改善小秘方
平常不要用眼或用腦過度,睡眠要充足,日常飲食生活要注意補血。
每晚十二點以前睡覺,睡足八個小時,第二天也不要賴床。
若是睡不著可以喝杯熱牛奶。可以吃動物肝臟或深色食物。
工作一小時就休息十分鐘,到了傍晚反應會變遲鈍,
重要的事最好在三點以前做好,不要泡很熱的熱水或是泡太久。
建議喝棗子茶或枸杞茶,中藥可試當歸與龍眼。
◎型五:虛弱型
一到生理期前,腳就會浮腫,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,
不是生理期卻出現不正常出血,容易疲勞,且腰酸背痛,不太有食慾
,容易感冒或拉肚子。
幾乎是不會有經痛現象,但是併發血液循環不良症的話,經痛就會非常嚴重。
經血是淺紅色,有時量多有時量少,呈兩極化,有時會流出大量的粉紅色經血。
經期通常是四到五天,周期會越來越短,若是併發貧血症,月經就容易遲來。
這與貧血症一樣,經痛情形不嚴重,只是平常就覺得精力不夠,
很容易疲倦,沒什麼體力。新陳代謝差,水腫嚴重,尤其下半身更是肥胖。
*改善小秘方
三餐不能少,多攝取好消化、營養均衡的食物,像是五榖類與豆類。
早餐一定要吃,因為腸胃比較不好,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。
為了要有足夠的體力,一定要睡足八個小時,平常睡足八個小時,
但是生理期最好多睡個一到二小時。
虛弱型的人不適合做激烈運動,若是想運動,最好選晚餐後,
散步走路是最好的。
建議喝杜仲茶與高麗蔘茶。中藥可試蓮子肉與黃耆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番外篇
前陣子看了日本節目說如何補充"鐵"的營養,
其中說到:
動物性食物所含的紅血素鐵,吸收和利用比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紅血素鐵好,
但是其實只要在料理方便多加一些小訣竅,非紅血素鐵也會讓人體好吸收,
那就是維生素C,維生素C能促進身體對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紅血素鐵吸收。
並非一定都要靠動物性食物的紅血素鐵才能補充鐵質喔!!^^
◎下面的建議,可以有效攝取鐵質:
■多吃紅肉、瘦肉:肝臟、豬、牛肉、文蛤、豬或鴨血都是鐵的好來源,
而且含有豐富蛋白質,可幫助鐵吸收。
■多吃高鐵蔬菜和豆類:穀類早餐食品、花生、紅豆、豌豆、黃豆等豆類,
以及紅莧菜,蕃薯葉等深色蔬菜,不但含鐵量高,還含有幫助製造紅血球的葉酸,這些食物可以和瘦肉一起烹煮,增加鐵質吸收。
■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吸收:維生素C能促進身體對植物性食物裡的鐵吸收。
因此,吃素的人可以多吃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。
像是瓜子、黑芝麻、堅果、髮菜、草莓等,或者進餐時配一杯柳橙汁,
將可加倍人體對鐵的吸收。
■餐後飲料別選茶或咖啡:茶或咖啡內的丹寧酸會和鐵結合,減少鐵質吸收。
最好避免進餐時和餐後喝茶或咖啡。
■小心鈣的影響:牛奶或起司裡的鈣和磷酸鹽,會妨礙鐵的吸收。
如果想多攝取鈣和鐵,最好錯開來。
同樣原理,高鐵高鈣奶粉對補鐵的功效其實不大,因為鈣會影響鐵的吸收,
並且這種奶粉所添加的鐵化合物也比較難吸收。
◎食物(每100公克) 含鐵量(毫克)
動物性(紅血素鐵)*
蚵乾20.1
膽肝19.9
熟鵝腿肉14
豬血糕 13.2
文蛤12.9
豬肝11
牡蠣(蚵仔)6.6
章魚6.1
雞蛋黃5
牛後腿肉,牛腱3.0
豬肝璉2.9
植物性(非紅血素鐵)
紫菜90.4
黑糖49.2
花生29.5
黑芝麻24.5
穀類早餐食品12.4
蓮子12.3
南瓜子12.2
紅莧菜12
紅豆9.8
甜豌豆8.5
黃豆7.4
黑甜菜6.7
菱角5.9
◎鐵每日建議攝取量是:
成年男性八毫克,女性十八毫克(停經後降為八毫克)。
孕婦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二十七毫克。
最後....我想說...
很多東西適量攝取即可,
因為吃太多其實身體也辦法完全吸收,反而造成浪費...
(也就是說短時間內雞排只能吃一塊,連接吃第二塊會讓身體大爆炸...)
唉呦威啊...怎麼會忽然想到雞排哩....炸雞排不是好東西....
資料參考來源:
1.http://zaft1981.pixnet.net/blog/post/19528109
2.http://dragonfox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8D8280F70B130F16!1651.entry?sa=2518497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