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偷溜回陽光包鳳梨酥那晩,

照慣例」,「品管掉一顆落地的鳳梨酥(好吃好吃^Q^)

老師提到「趙大醫師」跟他說了X秒規則:

東西掉地上X秒之前撿起來就不會沾到細菌,所以還可以吃。

 

這個「X秒規則」,

在美國最普遍的說法是五秒規則

不過X可以是三秒、五秒、也可能是十秒、15秒,

甚至五分鐘或更久。

在珊卓布拉克今年回鍋推出的愛情喜劇片<愛情限時簽>裡面,

當名牌包掉落湖面的時候,

男主角就用了10-second rule(十秒規則)這個梗。

 

幾年前聽到「X秒規則」的時候,

還聽說那是因為細菌「爬行」到食物上需要時間的關係。

但是仔細想想,並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會「運動」,

顯然這個說法不太合理。

於是四處尋找這個說法的出處,找不著。

倒是找到不少討論「五秒規則」的文章。

 

所謂五秒規則

   



最早被世人認可的研究,

是美國一個高中生在2003年暑假進到大學的食品微生物學研究室(food microbiology labs)實習時做的。



這個研究結果在某方面支持「五秒規則」,

但是實際上可說是首次推翻了「五秒規則」。

他們先在大學校區內四處採集地面的細菌,

結果發現即使是在最人來人往的地點也沒有採集到細菌

如此一來,掉落地面的食物當然不會受污染

(沒細菌存在怎麼會污染)、當然可以吃囉。

(請注意研究進行的時候是夏天,當地氣候炎熱且乾燥。)

不過如果先用大腸桿菌污染過地磚;

食物接觸地磚,短於五秒食物就沾上細菌了。

也就是說食物掉在不乾淨的表面上,

不管多快撿起來,都已經「髒」啦。

原文:http://www.aces.uiuc.edu/news/stories/news2467.html


<留言終結者>在2005年播出的節目中

進一步否定了「五秒規則」。

他們用影像證實,食物接觸到髒的地面,

不管是兩秒鐘或六秒鐘,都會沾染到大量細菌。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原文:http://kwc.org/mythbusters/2005/10/mythbusters_chinese_invasion_a.html 


到了2006年,終於有相關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。

也就是說(食品衛生)科學界已經宣告,

五秒規則」正式破滅了。

他們還精確地計算時間對細菌數的影響,

證實接觸的時間越長,細菌越多。(接觸一分鐘沾染的細菌數是五秒鐘的十倍。)

 

 

原文:http://www3.interscience.wiley.com/journal/118490386/abstract?CRETRY=1&SRETRY=0 

 

 2007年五月,撰寫食譜界聖經,

也就是<On food and cooking>

(中譯本<食物與廚藝>)的作者HAROLD McGEE,

讀了那一篇學術論文之後,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。

在文末對大眾提出the five-second rule, version 2.0(五秒規則更新版):萬一食物掉了,盡快拾起;

同時在五秒內想起來,

食物上面已經沾了一點可能致病的細菌;

接著花多一些時間考慮,

食物掉落地點的環境衛生狀況,

是否糟到讓食物不宜食用了。

 

原文: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7/05/09/dining/09curi.html?_r=3&8dpc&oref&oref=slogin

 

到這裡有沒有人開始覺得奇怪,

既然極可能沾到細菌了,

為什麼大師HAROLD McGEE不是直接建議丟棄呢。

 

其實這個毫無根據但是廣為流傳的「五秒規則」

和我們從小聽到大的「不乾不淨、吃了沒病」是一樣的

不過是食物掉到地上後還想往嘴裡送的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

2003年的高中生就調查發現,對受訪者來說

美味的餅乾或小熊軟糖就比花椰菜或青花菜「更適用」「五秒規則」。

(實際上來說,乾燥餅乾和糖果沾附的細菌確實也比較少。) 

 

於是下次再有機會回陽光包裝牛軋糖或鳳梨酥的時候,

我要先確定蛋頭是幾點鐘拖洗地板的;

並且在失手掉落產品的時候,

迅速撿起來;同時瞄一眼掉落地點;

不必再說廢話了;

花幾秒鐘抽張衛生紙拍拍食物的表面

(用衛生紙拍以免弄髒手);吃掉。

 

我以人格保證,

掉到地上的一定不會落到消費者手上

(謎之音:大家都知道你就等著要光明正大的邊包邊吃啊…)敬請安心購買。

 

 

 

 

謝謝惠顧喔!

arrow
arrow

    王殘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